中新網(wǎng)蘇州7月7日電 (周建琳)7日,*軍旅作家、《長征》的作者王樹增現(xiàn)身江蘇書展,并開講《長征精神的當代意義》。他再三強調(diào),長征是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,這也是長征的當代意義所在。
長征是什么?王樹增在書中寫道:長征,是人類歷**罕見的、不畏艱難險阻與犧牲的遠征。長征跨越了中國的十四個省份,轉(zhuǎn)戰(zhàn)地域面積的總和比許多歐洲**的國土面積都大。長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脈,其中的五座位于**屋脊之上且終年積雪。長征渡過了三十多條河流,包括**上*洶涌險峻的峽谷大江。
而更重要的是,在長征途中,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始終處在敵人的追擊、堵截與合圍中,遭遇的戰(zhàn)斗在四百場以上,平均三天就發(fā)生一次激烈的大戰(zhàn)。
“長征不是那么浪漫的事情,現(xiàn)在有的電視劇中,紅軍戰(zhàn)士們穿得干干凈凈,唱著歌,高舉著紅旗就上路了,那是旅游,不是突圍?!蓖鯓湓稣f完后,短暫的沉默。
在王樹增看來,一個沒有精神的人,是心靈荒涼的人;一個沒有精神的民族,是前程暗淡的民族?!艾F(xiàn)在,我們總是提到‘英雄主義’,英雄主義其實是一種精神硬度。”王樹增說:“長征比的是精神硬度,長征路上,幾乎處處是絕境,能夠堅持走到底,只能解釋為信仰的力量。堅定的信仰,這是長征留給我們非常寶貴的精神遺產(chǎn)?!?/p>
“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,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!”這是方志敏烈士名言。在王樹增看來,寧死不屈的方志敏,是一個像山一樣的人物。
“人這一輩子就是長征,要經(jīng)歷許多坎坷,你是一座山不是一攤泥。”王樹增希望當代青年要有信仰,不要輕易言敗,要有重頭再來的勇氣。(完)
本文轉(zhuǎn)載自中國新聞網(wǎng),內(nèi)容均來自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(nèi)容版權(quán)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予以刪除!